你吃肉圓了嗎?一窩蜂現象的背後



 

你吃肉圓了嗎?肯定就連肉圓業者做夢沒想到,一個肉圓爸家暴的社會案件,居然蔓延到美食圈,一時間肉圓翻身成了當紅炸子雞,或許你也是躬逢其盛的其中一名「肉圓粉絲」,但這次我要說的,是消費者背後的「一窩蜂現象」。

 

如果你很愛吃,或是臉書某些美食媒體或美食部落客的忠實粉絲,應該也會對這一陣子如雨後春筍般的「火鍋超市」有印象吧!自從這種消費模式興起後,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吸引許多消費者拿著新台幣一窩蜂的前去體驗,一時間業者門庭若市,接著情節的展開就成為一個SOP了:媒體海嘯般的報導→消費者一窩蜂的消費→見獵心喜的業者瘋狂地模仿,然後的然後,可能就像蛋撻效應般,燦爛出現,迅速消失。

 

位於蘆洲的肉圓小攤,因一起震驚全台的家暴案而聲名大噪。

 

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的火鍋超市興起,也引起業界跟風。

 

現在的媒體不比過往,看起來數量變多,實際上卻更趨近「一言堂」,因為在流量至上的網路媒體,遇到可以被炒作的潮流,各家便「有志一同」帶起風向,而被餵養資訊的消費者,就一窩蜂地跟著媒體走,而其他餐飲業者嗅到潮流帶來的錢潮,便起而仿效,但真只要「複製」就能達到效果嗎?肯定不是。以火鍋超市來論,其一戰成名的背後原因,是這些業者背後,往往是肉品商或海鮮商的背景,掌握了材料,往往就能壓低價格,但只想複製火鍋超市模式的業者卻不一定掌握此資源,所以想要依樣畫葫蘆,很可能步上蛋撻風潮的後塵。

 

說到消費者一窩蜂跟著媒體跑,其實也造成中規中矩的餐飲在生存上的難度。我的餐廳就是最好的對照,一家被定位為網美餐廳,天花板鋪上了彩色的雲朵,短時間就吸引無數媒體與網紅前來,如病毒般的傳播很快就造成效果;但另一家就是腳踏實地的餐酒館,我只想把先酒再餐的正統歐洲餐酒文化引入台灣,但少了話題及浮誇的主題設計,經營得就十分辛苦。

 

媒體帶風向的結果,也間接導致不少獨立餐廳陸續放棄街邊店的戰場,因為若不是極為突出的行銷主題,或是名廚展店,更或者是名氣大的連鎖品牌,想要單打獨鬥被消費者看到,相當困難。要擺脫媒體做出自己的「聲量」,目前趨勢就必須朝百貨商場靠攏,藉由商場帶來的龐大人流,才能更方便與消費者溝通一家好餐廳想要展現的風貌;又或者,必須透過網路APP連結各店家的團體作戰,或是用採異業結盟的方式,才能在媒體帶風向中殺出一條血路。

 

主動出擊是我們這些業者要在這瞬息萬變的餐飲生態中生存、一種無法避免的手段,但相對地,要消費者不被媒體牽著鼻子走,去自省本身到底需要什麼、想看什麼也是緣木求魚,消費模式勢必還是跟著媒體走,因此,這些美食媒體與部落客的社會責任就顯得十分重要。台灣現今的生態,往往只著重於「現象」,而不去探究其原因,像是火鍋超市的興起,源自於盤商壓低價格優勢,但現象著墨的多,成因敘述的少,片段的訊息很有可能誤導,這對台灣餐飲圈來說,並不是一種好現象。

 

 

 

 

 

 

曾威翰Wayne,在餐飲界有多年經驗,曾在擔任寒舍艾美酒店外場主任、台北西華飯店餐飲行銷副理,目前為棧酒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以及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生活館營運處協理,本身愛吃、會做菜,擅長行銷,有經營多家餐廳的經驗,對餐飲潮流一直有所關注。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把街頭小吃搬進餐廳,就是要「反骨」!

台灣現今的餐飲潮流趨勢,不是標榜聲名顯赫的團隊進駐,就是追求精緻盛盤的視覺料理,但我們都不是,最近新開的「棧酒食吧」把街頭小吃搬進來,以精釀啤酒搭配多國小吃的模式呈現餐酒館特色,更重要的,是名符其實的以酒為主角「先點酒再選餐」,顛覆台灣消費者用餐習慣。

酒才是老大!正宗餐酒館來了

近日引進了正宗餐酒館文化,我把它取名為「酒食吧」,其精神就是「先酒後餐」,這回以精釀啤酒為主角,讓餐佐酒,發揚國外餐酒館的真諦。

幫肉打針、裹咖啡粉……「炭火料理」原來可以這麼玩

台灣跟著歐美流行走,然而玩法卻落後歐美一大截。在國外較偏激的作法,有人直接把肉丟在炭裡燒烤,並取出食用。當然國外使用食用級的炭粉,安全無虞,但這麼激烈的烤法實在太駭人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