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師的兩難



多年經驗下來,情緒控管雖然早已切割變成急診專業的一部分,即使如此,今天還是帶著滿胸的鬱悶離開急診室。

 

已經幫他把會診、治療、住院⋯⋯都安排好了,但心頭還懸在他身上。

 

剛剛在他面前像極一顆洩了氣的皮球,頭就快垂到肩膀上,深深地嘆口氣:「唉!真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解釋,多麼希望我是來跟你重複解釋剛剛說的那些話⋯⋯」

 

就快要交班了,他的頭痛依然沒有改善,基於「能處理的病人,不要留給下一班」的原則,跟他解釋頭痛可能原因之後,我繼續說:「你可以自己開車來醫院,又沒有很明顯的神經學症狀,現在都在健保規範下做事情,除了止痛,很難給你安排其他進階或是比較昂貴的檢查。」

 

在制度扭曲之下,醫師早已陷入不只兩難的局勢。他沒有神經學症狀,如果真的開了頭部電腦斷層檢查,若檢查結果沒問題,他是安心了,但醫師卻無法安心,因為昂貴的檢查通常是健保刪核的重點,萬一不核准,不只原價歸還,而要放大數百倍賠償健保,並附加一個「沒醫德、貪婪」的帽子,但其實這些檢查,開單醫師並沒有獲利,一旦被申覆的時候,卻可能連帶被懲罰。

 

其實,並不怕自己的診斷錯誤,急診本來就不是拿來做「確切診斷」、「全身詳細健康檢查」的地方,急診室主要是處理緊急狀況。沒有危及生命的狀況,理當可以到門診做後續評估,視情況需要安排相關檢查,但需要時間。萬一門診後續檢查真的有問題,不只醫師沒有醫德,醫師醫術不佳⋯⋯很多你能想到的帽子都可以「追加」了,甚至投訴、上法院。但有沒有影響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並沒有!

 

曾幾何時醫師的地位變得如此狼狽?每位醫生開始發展出自己的應對方式,試著找一個比較穩固的點站立,醫護的立場是被壓制、甚至很屈辱;但民眾的立場,能夠自由看病、又負擔得起,是幸福的!

 

圖片/田知學攝影

 

年輕住院醫師要學著適應主治醫師開立檢查、處置、治療等習慣,因為深怕讓主治寫申覆。每次看到住院醫師猶豫的表情,我只用一個問題回覆:「如果這是你的家人,你會做多少?」接著我會說:「就用這個原則,即使這個病人或家屬態度不好、甚至很可惡,把醫療和情緒分開,還是這個原則!知道嗎?我相信你做得不會超過、也不會太少,剛剛好,也符合醫學原則,你不用擔心申覆的部分,我來負責!」

 

也是這個原則,雖然對他表達了我的難處。但如果他是我的家人,也看了這麼長一段時間的相關門診,還是被頭痛毛病所苦,自費我也願意幫他安排檢查。

 

下班前十分鐘,電腦斷層結果出來,我原本的計畫是:告知他結果正常,不用擔心,安心地去找其他可能原因,像是睡眠障礙、壓力等,接著把病歷完成,不留給下一班,申覆也是我自己負責。然而電腦斷層上卻出現腦部腫瘤的結果。這腫瘤太狡猾,長在三不管地帶,不容易壓迫到可以明顯表現神經學異常的部位,它只有用最灰色模糊的頭痛來表現。跟他解釋完電腦斷層,他無言的淚水從眼角滑落的那一幕,一直在腦海裡重複放映著。他的妻子堅強地說:「所以是真的有問題,很好,現在找到問題了,我們一起面對,我會陪你。」她緊緊握著他的手。

 

最後超過下班時間,幫他安排所有後續事宜,此刻我還想為他做些什麼。也許你會說:「這肯定不會被健保申覆啊!」因為有明確的發現。更有人會說:「還好沒有讓他回家,如果更嚴重再被救護車送回來。」但平日不是很不認同健保制度對醫護剝削壓榨的我,第一次居然會希望被健保核刪。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歷任台北榮總實習醫生、台大急診醫學部住院醫師、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擁有美國ECFMG認證USMLE醫師執照、曾任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南加分部理事。現任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衛福部原住民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台灣急診醫學會公共事務委員會委員、《醫師好辣》等健康談話性節目固定來賓、原住民族電視台節目Uninang健康站主持人,並出版《布農族・法莉絲》系列繪本。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雲端廚房正崛起

2021年餐飲界會朝向「集團收購化」與組構「復仇者聯盟」打群架的方式運營;前者包括餐飲集團開始收購獨立品牌壯大聲勢但不介入經營,後者則是各品牌間利用「抱團」模式共用行銷資源,這都是為了因應疫情生存而必須做出的改變。然而,我更看好的未來趨勢,就是「雲端廚房」的崛起。

我也是podcaster了

人常常不認老,但被時代潮流推著往前,半點不由人!從2003年投入電視新聞產業,到現在很多觀眾都把目光移轉到網路上各種新媒體平台,產業衝擊之大我輩中人心知肚明,早已有不少優秀同業轉換戰場,我則遲至去年底才開始進入podcast市場,有了很不一樣的媒體新體驗。

以初全馬結束這一年

沒有抽筋、腿也不會太鐵,克服了全馬的檻,感覺自己又更強大一些。關於跑步,只要不停腳,總會一點一點的累積進步,其實,人生的道理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