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podcaster了
人常常不認老,但被時代潮流推著往前,半點不由人!從2003年投入電視新聞產業,到現在很多觀眾都把目光移轉到網路上各種新媒體平台,產業衝擊之大我輩中人心知肚明,早已有不少優秀同業轉換戰場,我則遲至去年底才開始進入podcast市場,有了很不一樣的媒體新體驗。
podcast其實已經默默無聞的存在了超過十年(以前看著iPhone裡那個內建app都不知道是幹嘛的),廣播也一度被視為已成歷史,但在去年podcast在台灣如沖天般的成長,才讓大家重新看到「聲音產業」的無限可能。我從2019年底開始聽podcast,本土節目市場尚如荒漠,沒想到2020年因為疫情帶動podcast風潮,被視為台灣的podcast元年,每天都有數十甚至破百檔新節目上線,據稱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本土節目就從300多個暴增到超過3000,進入到2021年,更看到許多廣播公司挾著長年累積的節目資源,原檔直上podcast開節目,藍海市場活潑有生命力,比起我所處的傳統媒體,產業氣氛有天壤之別。
會和知名兒科黃瑽寧醫師合作podcast節目,其實是個意外。我和黃醫師本是學生時期就認識的舊識,又都在好消息電視台主持節目,一次和製作人閒聊起podcast,得知他正在思考要開podcast節目,我也就隨手拿起手機發了line,想要鼓勵他快快把節目開起來,沒想到他也立刻回覆分享想法,居然就演變成我們倆一起來開節目!《寧夏璐66號茶坊》就在瑽寧極有效率的督促組織之下,在去年11月上架,成了我2020年末意外的成就解鎖!
我和黃瑽寧醫師合作開了《寧夏璐66號茶坊》podcast節目。(圖片/親子天下提供)
主播和醫生的組合,其實挺新鮮的!我們試圖在節目中透過民眾關注的新聞事件,找出不同角度切入觀察,聊社會現象、趨勢、教育或關係等話題,目前為止,收到的回饋都很正面,也給我們團隊帶來很大的鼓勵。而因為自己投入podcast製作,讓我也更頻繁地以學習觀摩的心情去收聽其他節目,有一些簡單心得。
1、單人主持和雙人搭檔
以目前對談聊天性的主流節目來說,雙人主持因為來往互動,聽起來節奏輕快,就主持人本身,也能在彼此的拋梗接話過程,意外延伸出其他有趣的話題開展。我就常在錄音時,因為瑽寧分享的內容觸發自己有更多衍伸想法,因為有人互動,最後帶出來的內容超展開總是讓我有很多收穫,非常享受這種激盪過程。當然也有單人主持節目,因為主持人的風格明確強烈,也能帶出很明快的節奏(如長期穩坐排行榜第一名的股癌),但也看到愈來愈多單人主持的節目,以邀請來賓訪談的方式來克服長期自說自話可能出現的寂寥。
2、podcast不是瞎聊天
podcast雖然是內容相對輕鬆,但如果以為瞎聊天就可以做節目,那會是很大的誤會。目前在架上的台灣節目至少三千,新節目還以每周數十甚至上百的速度增加,但其實很多節目做沒幾集就無以為繼,根本養不起來。我是媒體背景,我的醫生搭檔也有豐富的主持經驗,我們當初對於節目的架構就很看重,每次錄音前也一定會花時間討論內容,整理成完整的節目rundown,檯面上那些大家聽起來輕鬆愉快的知名節目,能做出成績,背後都是有節目概念在支撐,瞎聊天很難長久經營。
3、別想著賺錢
近一年來,幾位知名的podcaster召聚大批死忠支持者,人氣帶來商機,外界都好奇,這些當紅炸子雞身價到底水漲船高了多少?但我說,當初他們開節目,肯定都不是想著要賺錢、賺大錢,當時他們想著的,就是有話要說。做podcast,真的是要對自己要說的事情有感,有想要分享的衝動,期待聽到的人能得到幫助,不管是希望有人聽了心情好,或者聽了有不同的想法、得到不同的知識、引發不同的興趣,總之就是要得著「與人分享」的快樂(腦中響起歌手伍思凱歌曲〈分享〉中「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的旋律),至於賺錢,目前市場也都在摸索,真的能帶收入的節目實為鳳毛麟角,就先單純的享受分享的快樂吧!
《寧夏璐66號茶坊》開了三個月,我很喜歡這種單純用聲音來分享訊息的模式,現在自己還只是菜鳥podcaster,等到我再資深一些,累積了更多觀察和體會再來跟大家分享!
我是夏嘉璐。
「主播、主持人」,是大多數人知道的夏嘉璐。2003年農曆春節後,才剛拿到碩士學位的我,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從電視新聞台開展,一直到現在,換了幾家公司,但從沒離開過電視台。
而「妻子」,是讓我有歸屬的身份。27歲嫁作人妻,驚訝嗎?是啊!就現代的標準來說是有點早。目前婚齡14年,雖然總也操煩在日常瑣碎中,但持續愉快,就台灣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的比例來看,算幸福!
至於「媽媽」,則是讓我成長最多的身份。婚前對孩子沒有特別興趣甚至有些抗拒,現在卻有三個女兒!陪伴她們長大的過程,我好像也跟著再成長一輪,能讓我有這幾個丫頭每天繞在身邊吵我煩我愛我,是 神的奇妙恩典!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雲端廚房正崛起
2021年餐飲界會朝向「集團收購化」與組構「復仇者聯盟」打群架的方式運營;前者包括餐飲集團開始收購獨立品牌壯大聲勢但不介入經營,後者則是各品牌間利用「抱團」模式共用行銷資源,這都是為了因應疫情生存而必須做出的改變。然而,我更看好的未來趨勢,就是「雲端廚房」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