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



 

最近一位媒體同業的臉書po文,引起了一些討論。這位爸爸因為看不下去才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功課常常寫到三更半夜,和老師溝通幾經失敗,於是和妻子、兒子討論後,把孩子的課本給撕了,作為一種宣示、一種表態,隨即準備幫孩子辦理轉學。這篇po文上了新聞,有編輯幫他下了個「最悍老爸」的標,同樣也是小學生的家長,我其實能體會這位爸爸無力也無奈的心情(如果我家孩子也有那種抄20多頁課本的作業,我恐怕也會把課本撕了!)。在我家孩子進入體制內學校後,這幾年的所見所聞和真實經歷,深深體會上小學不只對孩子們來說是人生里程碑,就家長而言不啻也是一段人生修煉,冷暖自知。

 

我們家的兩個姊姊,分別為小四和小二。目前這波由下而上的教改浪潮,被大家稱之為實驗教育,而我家大姊在體制外的團體自學,二姊現在還留在體制內的學區公小,不同的安排絕對不是因為「偏心」,而是兩個孩子兩種個性,所以會有因人而異的「差別待遇」。不過每每觀察姊妹倆帶回來的作業或學習成效評量,我真覺得兩人的受教模式可比實驗組和對照組。

 

做實驗,哪有保證會一定成功?實驗失敗的後果,我擔得起嗎?更何況是拿孩子的教育去做「實驗」?是把孩子的未來當賭注嗎?我想起在一次的演講中,推動這波翻轉教育不遺餘力的葉丙成老師提到,很多家長即便知道傳統教育已經不足以應付眼前瞬息萬變的世界,還是硬著頭皮讓孩子繼續跟著走下去,因為如果真的此路不通,反正絕大多數的孩子也都在這同一條大船上,終究還是比較有安全感。

 

相對於單向式講堂,孩子更熱衷能自己動手作。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家長,如果不是孩子在體制內的不適應,情緒和學習都有狀況,我肯定還緊巴著這個安全感,不敢貿然「實驗」!就像把課本撕了的那位爸爸一樣,非到不得已,不會把孩子帶離大船,另覓小艇。

 

把大姊從體制內帶離到體制外,我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先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每周三、五兩天(半天課)固定幫她請假,上午留在家裡我自己教,中午上班前再把她帶去共學團,滿足這個孩子需要較長時間和媽媽獨處的需求,先穩定了她在那段時間時常失控的情緒,同時間也多方留意各個實驗學校的相關報導,擇定理念相符的學校、和校長懇談兩小時,及至三年級下學期中才完成所有轉學程序。

 

很多人會好奇,體制外的學校是怎麼上課的?真的都不用寫作業嗎?都沒有考試壓力?其實每個體制外學校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教學模式,不能以一論之。而在大姊的學校,雖然國語、數學等「工具學科」還是跟著課綱進度走,也有習作要完成,但其他學科的教學卻多元有趣許多,比起傳統課堂單向式講學,這裡的孩子會有很多機會在戶外走讀、五感體驗;又比方說自然課,上學期的「熱學」主題,老師就帶著孩子透過大量實驗授課,最後要求孩子們分組設計自製可以利用太陽光熱把蛋煮熟的裝置,作為這門課的「作業」及「評量」,因此孩子們必須進行團體討論、要上台簡報並面對其他同學和老師的提問挑戰再回頭調整,除了學理知識,把裝置從無到有「生」出來的整個過程,都是很棒的學習歷程。

 

大姊轉學之後沒多久,一次老師傳來實驗課時孩子們的照片,我看到大姊全神貫注的神情,相比過去她在學校活動照片中的眼神放空,短短時間,孩子課堂參與狀況的差別之大,讓我吃驚。「真的就要離開了嗎?」在把大姊帶離體制的那段時間,我不時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現在回頭看,我很高興當時做了決定,這個實驗接下來還會如何?我也沒有答案,但基本上樂觀以待。

 

每周都有走讀課程,教室內講說,教室外五感體驗。

 

體制外學校都沒有考試?不一定!只是評量學習成效的方式很多元。

 

 

 

 

 

 

我是夏嘉璐。
「主播、主持人」,是大多數人知道的夏嘉璐。2003年農曆春節後,才剛拿到碩士學位的我,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從電視新聞台開展,一直到現在,換了幾家公司,但從沒離開過電視台。
而「妻子」,是讓我有歸屬的身份。27歲嫁作人妻,驚訝嗎?是啊!就現代的標準來說是有點早。目前婚齡14年,雖然總也操煩在日常瑣碎中,但持續愉快,就台灣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的比例來看,算幸福!
至於「媽媽」,則是讓我成長最多的身份。婚前對孩子沒有特別興趣甚至有些抗拒,現在卻有三個女兒!陪伴她們長大的過程,我好像也跟著再成長一輪,能讓我有這幾個丫頭每天繞在身邊吵我煩我愛我,是 神的奇妙恩典!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奮起!在一念之間

如果曾經造訪過我的FB粉絲專頁,肯定看到不少運動相關的po文,尤其在這個夏天,趁著孩子們放暑假,不用趕早張羅她們上學,除了固定每周一次的健身房跑步和重訓外,一星期還可以排個兩、三天,努力起早趕在清晨六點前出門,或者去團練晨泳一小時,或者參加團練騎公路車爬山,先完成個35公里以上、超過兩小時的騎乘,再展開一整天的忙碌生活。

跋山涉水的暑假

家有學齡童,一般來說家長對於孩子們的暑假安排都很費心思,在我的臉書動態上,看到了不少家庭接連進出桃園機場,足跡遍布歐美亞非,感覺都很精采,我們家的兩個姊姊暑假卻沒離開台灣,但也是跟著共學老師完成了一趟不簡單的行程。

共學共成長

進入暑假的第一個星期六,兩個姐姐一早七點多就被我叫起,趕著吃早餐、噴防蚊、擦防曬,帶上水壺和悠遊卡,準時八點送到家裡附近的捷運站,和共學團的幾個孩子集合,讓老師帶著先出發前往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為學團的學期活動「爬山大地闖關遊戲」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