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棧休息站2.0



行銷是品牌永遠的課題,比起單一品牌的單打獨鬥,有時藉由兩種不同品牌的彼此連結,產生的「共伴效應」,不僅更省時省力,還可能創造「1+1大於2」的結果,這次便來聊聊,我手中目前正在進行改造、預計6月中會以新型態呈現的「復興航棧」。

 

復興航棧的大園總航棧門市,雖地處偏遠大園,但平日的人潮也很旺。


「復興空廚」品牌多年來在台灣已經積累不少名氣,尤其位於桃園市大園區廠房旁營運的「復興航棧」,平日單日的流量可達500人之譜,假日更會達到單日1000人次的驚人規模,月營業額能達500萬元。很難想像位處偏遠的大園,一家烘焙坊兼餐廳竟然有如此成績,究其原因,主要是該處地點位於知名景點竹圍漁港與機場的必經之路,周遭的地理位置正好使該餐廳成為一枝獨秀,因此看似蠻荒偏僻的不毛之地,反倒成為人潮川流不息的原因。

 

「復興航棧」的明星商品,一定得提及它的麵包,因為緊鄰著中央廚房,所以新鮮出爐的麵包,第一時間無須運送就直接在此陳列,少了運輸過程時間的損耗以及可能失溫、潮濕的變因,加上平易近人的價格,讓無數家庭、遊客趨之若鶩,成了人氣名店。那既然「復興航棧」創造的月營業額如此風光,為何仍須改造,其實細究原因,可發現消費模式還是存有不少改善空間。

 

「復興航棧」消費總額以麵包占絕大多數,其餘餐飲居然僅占7%,最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餐廳提供的加熱飛機餐興致不高,因此導致消費者往往入店麵包買了就走,少有意願留下用餐。想要業績更上層樓,就得在餐飲上更下工夫,包括軟體及硬體上的改善,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將「復興航棧」打造成「休息站」的風格。

 

到了出爐時間,總是吸引路過民眾搶購空廚麵包。

 

「復興航棧」與其說是景點或景觀餐廳,據我觀察更類似於休息站的功能。我很喜歡西雅圖派克魚市場展現的風情,因此改頭換面後的「復興航棧」,硬體上會有大型的霓虹燈看板,外頭還會設計綠色的步道,營造強烈的休息站風格,讓人們大老遠就看到顯明的招牌。至於軟體上,當務之急莫過於提升餐飲水平,我會導入我經營的「棧」品牌,將現點現做的牛排料理引進「復興航棧」中,只是不以較高單、繁複的直火為號召,而是改以鐵板來展現,價格也更為平易近人。至於最受歡迎的麵包區則維持不變,不過在區域劃分及動線安排上會更清楚。

 

最終階段的改造,則會將既有「復興航棧」的空間繼續向外延伸,將一旁七百多坪的土地做利用,朝結合休憩、烘焙、餐飲、美拍等多重功能的餐廳而努力,將能更符合「休息站」真正的意義。

 

另外希望與空廚結盟打造中央廚房,達成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建立雙品牌1+1大於2效應的模式;同時讓空廚不再只是做航空餐及麵包,更可以踏進代工食品場領域,不只為空廚品牌加分,更對棧系列餐廳提供更多後援,雙出擊打造獨樹一格的餐食國王。

 

深層點看,就行銷角度論,「復興航棧」與「棧」兩個貌似不相關的品牌,雙方合作後會有更良好的「共伴效應」。以「復興航棧」而言,餐飲水準提升後,本來一家6人消費是用一張發票用來購買麵包,可能增加為2至3張發票(多了餐飲),營業額增加;而對「棧」來說,藉由航棧龐大的人流,亦能捲動民眾對棧品牌的認同和知名度提升,進而再從桃園的人氣,再次帶動台北餐廳品牌的消費客群,達到雙贏的局面。

 

 

 

 

 

 

曾威翰Wayne,在餐飲界有多年經驗,曾在擔任寒舍艾美酒店外場主任、台北西華飯店餐飲行銷副理,目前為棧酒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以及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生活館營運處協理,本身愛吃、會做菜,擅長行銷,有經營多家餐廳的經驗,對餐飲潮流一直有所關注。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你經營的是品牌,我卻是經營人生

過去我不是在專欄內批判時事,就是對其他餐廳品頭論足,不管是砲轟還是觀察,總少論及自己的餐廳,這次就來自我剖析,談談自己一路走來的經營之道。

下一個「倒店潮」商圈在哪?

雖然說風水輪流轉,但最近新聞炒得火熱的,就是台北市東區商圈擋不住的「倒店潮」,曾經獨領風騷、擁有黃金年代的東區商圈,一時間跟洩了氣的皮球一樣,骨牌式的招租告示與倒閉成了常態,都快變成生人勿近的鬼域了,就連老字號的永福樓都黯然撤離,衰退幅度令人心驚。

連喝18杯!精釀啤酒也可以喝到飽

最近我在店內做了一項創舉,把精釀啤酒的特色融入「喝到飽」的思維,2人一組,只要在1小時之內,喝完餐廳18支現拉的精釀啤酒,一毛不收完全奉送,這項創舉看在同業眼中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