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的意義



十月連假,我們帶著孩子們一家五口去北海道玩了一趟回來,就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分享的po文,是一段黑色幽默的影音,關於旅遊的意義:「甚麼是旅遊?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跑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花掉自己的錢,讓別人富起來,然後累得要死、口袋空空回到自己活膩的地方,繼續頑強地活下去!」

 

十月連假,我們帶著孩子們一家五口去北海道玩了一趟回來。

 

我才剛玩回來啊!一家人出門花了這麼多錢,累到頭都有點暈疼了,這段影音怎麼可以這麼說呢!這麼直白、這麼討厭、這麼⋯⋯有點道理!

 

每次出遠門,不論時間長短,回家路途中,坐在飛機上,即將落地前看著窗外,地面上的小車小房,總有種奇妙的感覺,「啊!回來了!回到真實生活了!」好似離家的那幾天不過只是作了場夢,去了趟平行世界,在記憶裡留下了些日後可以說嘴的素材,不太真實。

 

我們總是三不五時就會在社群動態牆上,看到相熟、不熟的朋友們,單身、愛侶或親子各種組合,走刻苦壯遊、閒散度假、樂園人擠人或跑步騎車的不同行程,去景區熱點或第三世界的各式出遊照片。每次看到這些照片,你都想些甚麼?

 

離家遠行幾天好像只是作了場夢,去了趟平行世界,在記憶裡留下了些日後可以說嘴的素材,不太真實。

 

回程飛機上,孩子也有回到現實的認知,自己拿出功課來寫。

 

有時候我會透過那些照片,更認識那些或相熟或不熟的朋友。我尤其欽佩單身女性自助旅行者,她們的行程往往真實反映出了她們的內在特質,她們總會去一些非觀光旅遊市場主流的國家或城市,拉長旅行時間,善用有限的預算,讓自己能盡量沉浸在異國文化裡,那樣的旅程在我看來很像一種修行。我就看到一位朋友(是常和孩子們一起活動的女老師)隻身一人跑到印度,看臉書分享她出發時的忐忑心情,因為不確定何時會受不了逃回來,出發時連回程機票都沒訂,預留旅程隨時可以變動的彈性,沒想到她在印度越走越深入,待了將近一個月才返台,對她來說肯定是在生命中留下刻骨記憶、為自己帶來更多能量的旅行吧!

 

一次去接孩子時剛好碰到這位女旅人,我庸俗又平凡的問她,「女生自己一個人去印度那麼久,不危險嗎?」,「其實還好耶!」她甜甜地笑著回答。關於旅遊的意義,她說「旅行其實一點也不浪漫,但是有美好誘因讓人願意走出舒適圈,去陌生環境感受不同文化,而在旅途中所帶回來的種子,經過時間成長,會在心裡長出越來越完整的自己」。這是我心嚮往之卻沒有勇氣的壯遊,所以只能繼續透過她的臉書分享,跟著雲遊四海,而現在,她正流浪在哥倫比亞一個我聽都沒聽過的城鎮!

 

單身年輕女子在印度,搭火車還選沒有冷氣的硬舖艙等,當地人都訝異,我則佩服她的勇氣。

 

現在的我,是個媽媽,出遠門就是全家都得帶著的親子之旅,這種旅行一般就是要去水族館、動物園、遊樂園、公園的,交通吃住各樣行程力求安排妥當,承擔意外風險的能力低落,還好大部分的旅行也都能順順利利。但我突然想起還是20幾歲時,一趟和兩個好友的歐洲之旅,那是沒有行動裝置、沒有谷歌的年代,三個女孩數度迷路(我其實蠻喜歡看地圖)、在捷運車廂一度以為遭到毒氣攻擊(後來發現應該是某種防身噴劑)、碰到廉航罷工困在機場⋯⋯,年輕女孩們一起經歷的那些緊張刺激,成了我此生印象最深刻的美好旅行。

 

20幾歲時和好友的歐洲之旅,那是沒有行動裝置、沒有谷歌的年代。

 

 

 

 

 

 

我是夏嘉璐。
「主播、主持人」,是大多數人知道的夏嘉璐。2003年農曆春節後,才剛拿到碩士學位的我,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從電視新聞台開展,一直到現在,換了幾家公司,但從沒離開過電視台。
而「妻子」,是讓我有歸屬的身份。27歲嫁作人妻,驚訝嗎?是啊!就現代的標準來說是有點早。目前婚齡14年,雖然總也操煩在日常瑣碎中,但持續愉快,就台灣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的比例來看,算幸福!
至於「媽媽」,則是讓我成長最多的身份。婚前對孩子沒有特別興趣甚至有些抗拒,現在卻有三個女兒!陪伴她們長大的過程,我好像也跟著再成長一輪,能讓我有這幾個丫頭每天繞在身邊吵我煩我愛我,是 神的奇妙恩典!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急診醫師的兩難

多年經驗下來,情緒控管雖然早已切割變成急診專業的一部分,即使如此,今天還是帶著滿胸的鬱悶離開急診室。已經幫他把會診、治療、住院⋯⋯都安排好了,但心頭還懸在他身上。

雲端廚房正崛起

2021年餐飲界會朝向「集團收購化」與組構「復仇者聯盟」打群架的方式運營;前者包括餐飲集團開始收購獨立品牌壯大聲勢但不介入經營,後者則是各品牌間利用「抱團」模式共用行銷資源,這都是為了因應疫情生存而必須做出的改變。然而,我更看好的未來趨勢,就是「雲端廚房」的崛起。

我也是podcaster了

人常常不認老,但被時代潮流推著往前,半點不由人!從2003年投入電視新聞產業,到現在很多觀眾都把目光移轉到網路上各種新媒體平台,產業衝擊之大我輩中人心知肚明,早已有不少優秀同業轉換戰場,我則遲至去年底才開始進入podcast市場,有了很不一樣的媒體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