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屋網的祕密



今年房地產買氣飆升,身邊好多朋友都在看房,他們在坊間的售屋網上,看到一些看似物美價廉的物件,超吸引人,興奮地傳給我看,雖然不忍心澆他們一桶冷水,不過還是要告知朋友,售屋網上真的有不少穿著美麗糖衣的「釣魚物件」!

 

雖然無毒,但是挺浪費時間,也迷得你暈頭轉向,看不清楚真相,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首購族,可能約到現場看屋了才發現,跟想像的不太一樣。

 

售屋網上的釣魚物件,很容易被發現與實際看屋後有落差。

 

售屋網上,幾個常見的包裝話術,包括以下這幾種:

 

頂家?鼎家?房仲寫錯字?

 

雖然公寓價格低很吸引人,不過多半屋況很舊,難吸引人,於是業務會刻意包裝名稱以便鶴立雞群,以「土地持份大」及「低公設好宅」取代公寓兩字,也有人頂樓加蓋簡稱的「頂加」,故意寫成「頂家」或「鼎家」,或故意將公寓勾成大樓,吸引買家點閱。

 

價格好低好棒棒?

 

其實常在看特定區域的房子的話,多少對於區域價格有個概念,對於偏離行情的物件,先別太高興,首先得先看看它是不是地上權產品,或是陽光屋,海砂屋等物件。

 

只有外觀,沒有室內照?

 

如果價格低,且尾數比較奇怪,1211萬元,或862萬元,這種非整數又非特殊的吉利數字,物件只有大樓外觀,或周邊環境照,十之八九都是法拍物件,而且可能才在第一拍,但房仲業務特意刊出第三拍或四拍的低價,並在標題打出「薪水購屋」「市價六折」之類的字眼,用來吸引購屋者目光,而非真正底價。此外,這類法拍物件都無提供室內照片,房仲業務只是法拍網上的資料放上網站,希望吸引多些客源資料,就算沒有代拍需求,也藉以收集客戶名單,推銷其他類似物件。

 

屋主自售,仲介勿擾

 

有些想自己賣房的屋主,會在自行在買賣平台上付費刊登出售資訊,清楚表明不希望仲介打擾,其實也是暗示購屋人,可免付房仲服務費。不過有些刊登者自稱屋主,但不見得真的是房屋所有權人,可能只是委託人、代理人、親屬或某種關係,具有鑰匙可帶看,但除非要求出示身分證明和謄本,否則難辨真偽,若是碰上有心人,在沒有專業人士把關的情況下,很可能因此掉入詐騙陷阱中。建議針對屋主自售的交易,當正式簽約進行買賣交易時,務必要找合法地政士簽約,並要求履約保證,雖然需要多付總價萬分之六的手續費,但可避免支付價金後,賣方捲款潛逃,又無法過戶拿不到房子。

 

其實很多購屋網上的物件,是一般委託,所以各家房仲幾乎都有接案,也都會有不同房仲重複上架,其實可以多比較,從介紹文字中看出端倪,就能選出表達最誠懇,提供的資訊最完整正確的業務來幫你服務了。

 

 

 

 

 

 

張旭嵐Charlene,電視台出身的新聞人,邏輯清楚反應快,赴英取得行銷碩士後曾在倫敦TVB歐洲台播報新聞,回台灣後轉往企業發展,服務過東森渡假村、1111人力銀行,現任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對職場、不動產和產業行銷公關都有細微的觀察和見解。著有《不買豪宅買好宅》一書。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急診醫師的兩難

多年經驗下來,情緒控管雖然早已切割變成急診專業的一部分,即使如此,今天還是帶著滿胸的鬱悶離開急診室。已經幫他把會診、治療、住院⋯⋯都安排好了,但心頭還懸在他身上。

雲端廚房正崛起

2021年餐飲界會朝向「集團收購化」與組構「復仇者聯盟」打群架的方式運營;前者包括餐飲集團開始收購獨立品牌壯大聲勢但不介入經營,後者則是各品牌間利用「抱團」模式共用行銷資源,這都是為了因應疫情生存而必須做出的改變。然而,我更看好的未來趨勢,就是「雲端廚房」的崛起。

我也是podcaster了

人常常不認老,但被時代潮流推著往前,半點不由人!從2003年投入電視新聞產業,到現在很多觀眾都把目光移轉到網路上各種新媒體平台,產業衝擊之大我輩中人心知肚明,早已有不少優秀同業轉換戰場,我則遲至去年底才開始進入podcast市場,有了很不一樣的媒體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