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包簡單上桌,不必當「購物喪屍」



「美國打噴嚏,台灣就感冒。」這樣的邏輯放在疫情上似乎也說得通,自從一向老神在在的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一路暴衝至全球第一,全美各地開始瘋狂湧現如《屍速列車》般的「喪屍購物潮」。只是沒想到老美「矬咧等」,萬里之外的台灣民眾也跟著嚇到發抖,跟進塞爆賣場,每天上演搬空貨架的戲碼。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就在各媒體一窩蜂報導全聯、COSTCO民眾買到殺紅了眼,但我發現自家旁邊的頂好超市完全在風暴之外,貨架滿滿,壓根像處在另一個平行世界,由此可見民眾被媒體的恐懼感支配,呈現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亂象。

 

人是無法離群索居且又喜歡互相模仿的生物,能排就排,能買瘋買,但接下來呢?有本事買齊食材是一回事,能否排列組合出一盤料理又是另一套工夫了。你選擇大量囤貨,沒用完也是餵進垃圾桶,反而是浪費,其實利用「即食包」的烹調方式,快速簡單,又不用擔心浪費食材、胡亂購買的問題。

 

怎麼說呢?以燉飯為例,你要備齊菜、蘿蔔、肉、高湯⋯⋯林林總總弄得焦頭爛額,而且可能光是高湯就足以讓你豎起白旗、自信盡失了。其實你只要購買餐廳或賣場的即食湯包,買菜、洗菜、煮菜、熬高湯的前置作業就已統統幫你搞定,只須簡單地購買麵條或幾個肉塊就能輕鬆解決,既可以讓因疫情業績淒風苦雨的餐廳能夠生存,也能省去你搶購物資、浪費食材的風險。

 

一顆蛋、一碗飯,一包即食包,靠著食材簡單、步驟簡單,就能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家庭料理。

 

即食包市場有兩部分:一塊冷凍、一塊冷藏。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冷凍包」,擺放效期久、取用方便,尤其在地大物博的美國來說,動輒一趟超市就是一、兩個小時起跳,冷凍技術已臻頂級。至於「冷藏」,雖然比冷凍更好,食物風味不會流失,但效期短是致命傷,這可從便利商店冷藏櫃的食物僅能存放三兩天就得下架就能看出。難道,冷藏即食包的市場就這麼不適合作為「防疫物資」嗎?當然不是,像是HPP技術就能將冷藏時限拉長至半年左右。

 

前陣子我引進新加坡國民湯品品牌「The Soup Spoon」,對方使用的便是HPP的技術,利用水壓保鮮,不會破壞湯品新鮮度,且營養與顏色不會如冷凍包流失,十分便利,但因為台灣極少採用這種技術保鮮,還曾被台灣消費者質疑「怎麼可能!」即便苦口婆心的解釋,對方還是覺得天方夜譚,真要講辛苦的地方,反而是須跟大家反覆溝通「冷藏也可長期保存」的觀念。

 

即食包的運用,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僅需少許步驟,就能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家庭料理。以「The Soup Spoon」的冷藏即食湯包為例,像是買了番茄羅勒醬湯包,加入麵條就成了番茄羅勒義大利麵;若選擇義式蔬菜濃湯,也可以加入通心粉或是白飯煮成燉飯,如此一來不僅省去最麻煩的煮高湯流程,HPP技術還能讓冷藏湯包擺上半年之久,而不是僅能囤積罐頭、泡麵,到過期可能都還躺在不見天日的儲藏櫃中。

 

HPP的技術能夠讓冷藏包的壽命延長,我現在也還在思考如何將其擴大運用,成為台灣消費者的防疫助力,除了湯品外,乾拌麵的醬包製作是我下一步的想法,屆時台灣乾拌麵不再永遠是那單調的調味,而可能是辣螃蟹、叻沙等東南亞風味。

 

對餐飲業來說,這波疫情既是危機也可能是轉機,不管即食包風潮是否會趁勢而起,但對於懂得轉變的餐廳來說,改變就是邁出不景氣的那一步,反之,守成持舊,在風雨飄搖中默不作聲,難保不會在這次危機中被浪潮吞沒,屍骨無存。

 

那天我利用即食包變出一道菜,現場朋友都覺得十分方便。

 

 

 

 

 

 

曾威翰Wayne,在餐飲界有多年經驗,曾在擔任寒舍艾美酒店外場主任、台北西華飯店餐飲行銷副理,目前為棧酒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以及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生活館營運處協理,本身愛吃、會做菜,擅長行銷,有經營多家餐廳的經驗,對餐飲潮流一直有所關注。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急診醫師的兩難

多年經驗下來,情緒控管雖然早已切割變成急診專業的一部分,即使如此,今天還是帶著滿胸的鬱悶離開急診室。已經幫他把會診、治療、住院⋯⋯都安排好了,但心頭還懸在他身上。

雲端廚房正崛起

2021年餐飲界會朝向「集團收購化」與組構「復仇者聯盟」打群架的方式運營;前者包括餐飲集團開始收購獨立品牌壯大聲勢但不介入經營,後者則是各品牌間利用「抱團」模式共用行銷資源,這都是為了因應疫情生存而必須做出的改變。然而,我更看好的未來趨勢,就是「雲端廚房」的崛起。

我也是podcaster了

人常常不認老,但被時代潮流推著往前,半點不由人!從2003年投入電視新聞產業,到現在很多觀眾都把目光移轉到網路上各種新媒體平台,產業衝擊之大我輩中人心知肚明,早已有不少優秀同業轉換戰場,我則遲至去年底才開始進入podcast市場,有了很不一樣的媒體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