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牛肉大戰誰將勝出?
比起市占率一枝獨秀的台灣本地豬市場,自從2017年9月政府開放日本和牛解禁來台後,台灣牛肉市場便已煙硝味十足,一場「牛肉大戰」勢必無可避免,尤其短短兩年間日本和牛從難得一見的珍饈,變成如今處處可見的食材,各家無不將日本A5和牛推向風口浪尖,一時間聲勢頗為驚人。乍看之下,日本和牛似乎成為市場上人人搶先擁戴的主流,影響到美牛與澳牛的生存,事實上進軍台灣多年的美國牛肉,台灣人食用量不減反增,依然占據市場主流。
日前美國肉類出口協會駐華辦事處30周年特地舉辦頒獎感恩酒會,其中「棧」系列餐廳獲頒「最佳餐廳」獎項。
前陣子美國肉類出口協會駐華辦事處來台30年,特別舉辦一場別出心裁的感恩頒獎酒會,在頒獎當天,我受邀獲頒「最佳餐廳」獎項。從1989年Joe Haggard在台灣成立美國肉出口協會駐華辦事處,當時以零售為主,美國牛肉進口來台灣有8800公噸(價值美金3,000萬元,約新台幣9億元),如今2019年已成長至6萬4,000公噸(美金5.51億元,約新台幣165.3億元),市占率從早期的4%到現在的46%~48%,幾乎過半的市場,可以看見台灣人依賴美牛的比例年年攀高。
酒會當天美國肉類出口協會駐華辦事處總裁Mr. Dan Halstrom一共頒了「最佳銷售顧問」、「最佳進口商」、「最佳零售商」、「最佳餐廳」、「最佳廚師」、「最佳名譽顧問」、「最佳夥伴」等7項獎項,而我經營的品牌「棧」系列餐廳,則拿下了「最佳餐廳」獎項。比起坊間不少餐廳已經拿日本A5和牛作為賣點,我至今仍堅持選擇美國牛肉,主要是美國牛肉有其特色及穩定品質,加上價格合理,餐廳愛用,也是市占率居高不下之主因。
美國政府對於肉類要求嚴格,尤其在食安的部分著墨許多,從肥育、屠宰、運送、販賣層層把關。多年來我堅持美牛而非日本和牛或澳牛的原因,一來是品質穩定,二來美牛的香味、肉質皆是上選,這是因為美國牛運動量大,既沒有日本和牛過多的油脂,也沒有澳洲牛顯明的草飼味。當然,「棧」系列餐廳向來以炭烤牛排為主,美國牛是最佳選擇,日本和牛則適合用在燒肉、壽喜燒及鍋物上,反倒不適宜成為牛排的選項。
棧系列餐廳吃得到正宗美國牛肉。
台灣中、高價位的牛排館,幾乎都是以美國牛作為號召,而美牛能在強敵環伺下穩住市場,除了上述我提的觀點外,還有個關鍵點就是「多部位的呈現」。以我自己的餐廳為例,除了大家熟知的菲力、肋眼、沙朗、紐約客外,近年我來特別使用國外流行、台灣仍覺陌生的「丹佛牛排」、「電臀肉」部位,藉著引進牛肉的特殊部位,既能讓消費者嘗鮮,也能傳播牛肉的其他知識。而美國肉類出口協會也計畫在未來5年內,希望從現在8個品項,增加至24個品項,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牛會挾更多優勢站穩台灣市場。
我統計過,光是近一年「棧」系列餐廳的美國牛採買金額便已達數百萬新台幣,未來需求只會增不會減。台灣牛肉市場龐大,競爭激烈,不管是美國牛、日本和牛或是澳洲牛,甚至是台灣本地牛,可以想見,這一場「牛肉大戰」將會更精采,消費者也會有更豐富的選擇。
曾威翰Wayne,在餐飲界有多年經驗,曾在擔任寒舍艾美酒店外場主任、台北西華飯店餐飲行銷副理,目前為棧酒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以及中興保全科技集團生活館營運處協理,本身愛吃、會做菜,擅長行銷,有經營多家餐廳的經驗,對餐飲潮流一直有所關注。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雲端廚房正崛起
2021年餐飲界會朝向「集團收購化」與組構「復仇者聯盟」打群架的方式運營;前者包括餐飲集團開始收購獨立品牌壯大聲勢但不介入經營,後者則是各品牌間利用「抱團」模式共用行銷資源,這都是為了因應疫情生存而必須做出的改變。然而,我更看好的未來趨勢,就是「雲端廚房」的崛起。
我也是podcaster了
人常常不認老,但被時代潮流推著往前,半點不由人!從2003年投入電視新聞產業,到現在很多觀眾都把目光移轉到網路上各種新媒體平台,產業衝擊之大我輩中人心知肚明,早已有不少優秀同業轉換戰場,我則遲至去年底才開始進入podcast市場,有了很不一樣的媒體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