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課輔系列報導 1】 為每一個孩子築起避風港! 中保莊素珠女士課輔班的永續教育行動



在孩子放學後的黃昏時光,宜蘭員山國小內一間充滿活力與溫度的英語互動教室裡,總有一群來自不同背景、卻同樣渴望陪伴的孩子,在這裡找到安心學習的節奏。這裡是他們的第二個家——中保莊素珠女士課輔班,一處由中保科技集團所屬中保基金會用心打造的學習空間,在這個安心的環境裡,孩子們不僅能在老師的陪伴下完成課業,並透過多元學習的規劃,逐漸培養自信,開展潛能。

 

課輔班孩子們口中的「莊阿姨」-莊素珠女士(右二),正是這項公益教育計畫最堅定的推手。

 

自1998年創立以來,這項以「教育翻轉人生」為理念的公益課輔行動,從台北太平國小起步,並擴及至宜蘭多所學校,陪伴數千名弱勢學童走過成長中的風雨。如今課輔班已升級為更精緻的小班制學習空間,設於員山國小內,由基金會斥資打造專業教室,並導入雙語與科技教育資源,持續延續創辦人莊素珠女士「讓弱勢的孩子也能幸福成長」的信念,讓每一個被接住的孩子,都有機會重新建立信心,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節奏與未來方向。

 

課輔班之所以冠上「莊素珠女士」之名,是為了紀念這位長年深耕公益、默默守護弱勢學童的推手——她是中保基金會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中保科技集團林孝信總裁的夫人,性格溫和、行事低調的她,卻對教育公益始終抱持堅定信念,並默默以實際行動去實踐,盡其所能地讓孩子們能不受家庭環境的限制而產生落差,而是能和同齡的孩子一樣,在公平的起跑點上學習與成長。

 

莊素珠女士個性低調,卻總默默為課輔班付出最多心力,是老師與孩子們眼中最溫暖、最堅定的靠山。 

 

一切,從「莊阿姨的家」開始

 

故事的起點,回到1997年。出身台北大同區的莊素珠女士,那年以校友身分回到台北太平國小參加百年校慶。那次回訪,讓她深刻感受到當地許多孩子正面臨家庭經濟困境與學習落差的雙重挑戰。她認為,要真正協助孩子走出貧困循環,必須從教育著手,於是向學校借用教室,創辦「社區關懷潛能開發班」,專為單親、低收入、隔代教養與學習低成就背景的學童提供課後輔導。

 

莊素珠女士(右二)總是親力親為,對孩子疼愛有加,對老師們也是關懷備至。許多任職超過十年的老師至今提起她,仍會忍不住紅了眼眶。 

 

「即使孩子對課業提不起興趣,也能透過才藝或生活技能的學習,慢慢培養自信,找到自己的路。」——這是莊素珠女士為課輔班命名為「社區關懷潛能開發班」時的初心。她始終相信,教育不應侷限於成績,而是協助孩子發現潛能、建立自我價值的過程。因此,雖然課輔班以「作業指導」為主軸,但她仍盡可能安排多元課程,如電腦、作文等實用技能;寒暑假期間更帶領孩子參加露營與職業體驗活動,幫助他們拓展視野,累積生活經驗。

 

2003年,台北課輔班遷至大橋頭一處由四戶相連構成的公寓空間。寬敞的教室、電腦教室與簡易餐廳,構成孩子們放學後的另一個生活場域。他們親切地稱這裡為「莊阿姨的家」,每天傍晚準時報到,吃飯、寫功課、練才藝,對許多孩子來說,這裡就是他們每天放學後,最期待前往的地方。

 

由林燈基金會、中保基金會與林孝信基金會共同舉辦的「感恩圍爐餐會」,讓課輔班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大家庭」的熱鬧和溫暖。 

 

這樣的課輔模式,也在2005年延伸至莊女士先生林孝信總裁的故鄉——宜蘭。中保基金會以相同模式,在縣內多所國中小推動課後輔導,逐步建構出一套有系統的課輔機制,此時台北和宜蘭同步開班的學校高達23所,包括台北6所、宜蘭17所,單一學年度即有近600位學童受惠,為了支撐如此龐大的運作規模,基金會每年投入的專案經費更高達新台幣2,500萬元,在當年民間仍普遍缺乏長期穩定資源挹注的年代,中保基金會已率先實踐「企業參與教育」的永續模式,為弱勢學童創造更多可能。

 

 

 

每年聖誕節,基金會都會為課輔班的每位孩子準備一雙量身訂製的球鞋,成為延續多年的傳統,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聖誕禮物。 

 

 

每年聖誕節,林孝信總裁都會親自出席活動,陪伴課輔班的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共享歡樂時光。 

 

已在中保課輔班任職超過17年的吳文虹老師回憶:「當時這在宜蘭算是一項很創新的做法,基金會為了實踐這樣的計畫,是包含宜蘭縣內的國小和國中,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地去洽談,全盛時期在縣內12所學校開設超過50個班以上,怕孩子留下來上課會肚子餓,課後還供應便當,每個月光便當錢就要花三百多萬!」

 

林孝信總裁曾表示:「我們的理念很簡單,就是在學校、家庭之外,為孩子築一座城堡,讓孩子不怕在成長路上遇到困難,因為永遠有個可以讓他們擋風避雨的地方。」他進一步補充,「中興保全這麼做,不只是基於企業社會責任,更因為每個孩子都很珍貴,我們捨不得放棄任何一個。」而他所說的「教育就是人的事業,再微小的觸動,都可能成為巨大的影響力」,更點出了課輔班持續至今的價值與意義。

 

課輔班2.0的轉型與升級

 

隨著教育環境的演變,2019年起,基金會啟動「課輔班2.0」升級計畫,以更精緻與個別化的方式,陪伴弱勢孩童穩健成長。核心基地選在員山國小,改採小班制教學,由課輔班主任實地家訪後安排入班,搭配專車接送,讓散居宜蘭各校的學生能在固定空間中接受穩定的學習照顧。

 

斥資百萬打造的英語互動教室,從設計到施工皆由中保科技集團一手包辦,並提供全套的電子教學設備,以及增設英語文與電腦相關課程,為多元學習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新的課程規劃結合生活化的雙語學習與資訊科技教學,針對不同年齡分級安排,除了作業輔導,課輔班更增設全英文課程、電腦基礎操作與程式邏輯訓練,讓孩子在日常練習中逐步建立語言表達與數位應用的能力,提升理解力與實作力,為後續學習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同時,課輔班也格外重視「品格教育」與「心理照顧」,透過日常練習與師生互動,引導孩子培養基本的生活態度與人際關係能力,例如學會尊重他人、照顧自己、表達情緒,並在團體合作中建立信任與責任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信關係,也讓許多孩子逐漸願意分享困難、主動面對挑戰。無論是孩子、家長或學校老師,都能在這個體系裡看見孩子慢慢轉變的眼神與態度。

 

2022年,課輔班正式冠上創辦人之名,更名為「中保莊素珠女士課輔班」,象徵這套由她親手建立的教育模式與陪伴理念,已內化為制度的一部分,並將持續穩定運行、延續初衷。

 

延續愛的循環:寒暑假營隊的課外學習與傳承

 

一到寒暑假,許多家長早早就開始幫孩子規劃,舉凡各式夏令營、體驗課程,甚至全家出遊,都是孩子開眼界、累積經驗的方式。然而,對於中保莊素珠女士課後輔導班的孩子來說,因為多數來自單親、隔代教養或經濟弱勢家庭,父母往往忙於生計,資源有限,使得他們少了這些學習與體驗的選項,假期反而顯得單調而空白。也因此,自2022年起,中保基金會攜手林燈文教公益基金會,結合宜蘭多所高中職班隊的能量,陸續開辦多元主題營隊,由高中生策劃、帶領,涵蓋科技、英語、運動、科學、文化探索與品格教育等領域,讓國小學童能在遊戲與體驗中學習,也感受到來自哥哥姊姊們的鼓勵與陪伴。

 

每年寒暑假,課輔班的孩子們都能參加多元有趣的營隊活動,從科學實驗、職業體驗,到戶外導覽與球類運動,在歡笑與探索中,發現自己的潛能,也拓展了視野。 

 

基金會表示,這樣的做法與過去安排孩子參加外部營隊的模式不同,而是將多年來在高中端推動的教育計畫,所累積下來的能量,透過善的循環轉化為寒暑假期間的育樂內容。不僅讓課輔班的孩子擁有更多元的學習體驗,也讓高中生在參與規劃與帶隊的過程中學習負責、建立自信。這不只是角色上的轉換,更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延伸,讓原本受惠的學生回過頭來,成為另一段學習歷程的引導者,實踐「大手拉小手」的精神。

 

隨著計畫逐步推展,營隊內容也越來越多元,發展至今已涵蓋科技、運動與文化體驗的六大主題,包括「好小孩學習營」、「春風體驗營」、「籃球體驗營」、「棒球體驗營」、「智慧機器人體驗營」與「科學實驗營」等,基金會委員莊文生教授表示:「寒暑期育樂營已連續舉辦四年,廣受好評,高中生與國小生跨越年齡差距,共創有趣的教學體驗,也在宜蘭教育圈中激起善的循環與連結。參與人數更逐年上升,顯見活動的影響力與認同感!」

 

接下來,我們也將透過系列報導,走進一場又一場營隊的現場,記錄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在陪伴中成長的真實故事。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中保課輔營隊系列報導 5】 籃球營X棒球營|在汗水中找到團隊精神

在基金會長期推動的課輔營隊中,除了品格教育與科學啟蒙等學習面向,孩子們的體能發展同樣不可或缺,安排相關的運動營隊,不僅能釋放課業壓力、盡情揮灑精力,更能在團隊合作中培養紀律與毅力。

【中保課輔營隊系列報導 4】 機器人體驗營X科學實驗營|從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科學力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科學教育往往扮演著啟發與探索的角色。林燈基金會長期深耕科技教育,在宜蘭地區從設立資源中心、推動智慧機器人與資訊網路技能培訓,到成立科學實驗班、舉辦科學競賽等,已培育出許多在國內外嶄露頭角的學生,為宜蘭學子的科學力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中保課輔系列報導 3】 春風體驗營!帶孩子走讀宜蘭文化

由基金會莊文生教授帶領的「春風體驗營」,是每年小朋友最期待的營隊之一,今年規劃的主題是「趣遊地方文化館」,由莊教授親自引領孩子們,走入宜蘭在地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和文化現場,從實地參訪到親手體驗,在玩樂中學習,讓文化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觸手可及的真實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