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錄影昏倒猝死!醫師解析3種可能、運動時3徵兆是警訊



高以翔錄製浙江實境節目驚傳猝死,享年35歲,令各界非常不捨。(圖片/TVBS提供)

 

曾演出《遇見王瀝川》《天堂來的孩子》等多部電視劇的35歲男星高以翔,驚傳在中國拍攝綜藝節目時突然昏倒,送醫急救後仍回天乏術,經紀公司已發表聲明證實他的死訊,令眾多影迷相當震驚也不捨。

  

據錄影現場的網友透露,當時正在錄製跑步追逐的遊戲環節,高以翔跑到一半突然大喊「我不行了」,接著就失去意識倒地;救護人員抵達後雖有施行CPR,但經搶救仍不治,節目方證實死因為「心因性猝死」。

 

 

醫師分析:心因性猝死3大可能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說明,「心因性猝死」和多種病症有關,包括心肌梗塞、肥厚性心肌病變,以及先天性心律不整,3種病症都可能導致心律不整甚至猝死。

 

他形容心肌梗塞就像血管內發生「土石流」,除了平時要做好「水土保持」,如果遇上有如「颱風天」一般的外在因素,例如三高、吸菸等,就容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

 

而「肥厚性心肌病變」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是常見於年輕人的猝死原因,尤其是容易在運動時發生;由於心肌變得肥厚,使得血液流動不順暢,就可能導致阻塞,引發猝死。

 

高以翔經急救後仍不治,經證實為「心因性猝死」,他的陽光笑容令人永遠懷念。

 


5大外在因素,心血管威脅倍增

 

洪惠風提到,雖然無法斷言高以翔的猝死原因為何,但值得注意的是,空氣品質不佳、低溫、熬夜勞累、壓力大、生氣等外在因素,都會導致以上3種可能病症變嚴重,對心血管造成更大的危害。根據氣象資料,高以翔錄影當天,浙江省寧波市氣溫僅有8到12℃,且網友透露該節目錄製時間為清晨,高以翔失去意識前,正在錄製需要跑步追逐的環節;熬夜、低溫、劇烈運動等外在因素,都無異於讓心血管暴露在高度風險中。


 

運動時3徵兆,恐是心臟警訊!

 

根據統計,「心因性猝死」案例中、到院前死亡(OHCA)者,最後成功救回的比率大約只有5成多。洪惠風提到,肥厚性心肌病變或先天性心律不整幾乎沒有徵兆可言,但可透過心臟超音波和心電圖檢查發現;至於造成心因性猝死最大宗的心肌梗塞,有些人發作前完全沒有徵兆,也有些人會感覺體力突然變差、胸悶、變喘,尤其是在運動時感受特別明顯,這時就要留意可能是心臟發出的警訊。

 

洪惠風強調,規律運動是預防心肌梗塞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可以改善三高、肥胖的危險因子,另一方面透過規律運動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他舉例,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平時有游泳習慣,某次游泳時覺得體力特別差,又感覺有些胸悶,主動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管阻塞。因此他呼籲,最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且若在運動時出現胸悶、喘等徵兆,盡快就醫檢查,就有機會救自己一命。

 

 

醫師提醒,CPR+AED掌握4分鐘黃金急救時間

 

振興醫院急診醫師田知學在臉書上提醒民眾在冬天氣候驟變冷熱變化大時,需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問題,並提醒CPR與操作AED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我們都希望不要用到,但卻不知道哪一天可能會派上用場,掌握四分鐘黃金時間AED真的可以救命。」

 

 

急救4步驟「叫叫壓電」,救人就在一念間

 

・叫:呼叫患者,確認反應與呼吸。
・叫:請周遭的人打119叫救護車,並且取得AED。
・壓:「解開」患者衣物與異物,雙膝與肩同寬,採高跪於患者側邊實施壓胸,將掌根放於兩個乳頭連線(胸骨)中間,手肘打直往下壓五公分,以身體力量以每秒兩下的速度往下壓。
・電:開啟AED依照指示進行急救動作,CPR壓胸一直到有人來接手或是119來了才能停。

 

 

 

 

部分內文/TVBS 健康2.0授權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南投新鄉村金老師用 AED 救父成功!持有急救證照,期許未來也能幫助村民!

資料統計,遇到患者心跳停止時,如果什麼都不做,每一分鐘的存活率就會降低10%,若能在發生心臟驟停時前 4 分鐘即時施作CPR並搭配AED,存活率可有效提升,因此呼籲民眾遇到特殊意外不要慌張,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善用CPR與AED就可以救人一命。

萬金石馬拉松重新起跑!立偉電子贊助45台AED,成為國際級賽事安心守護者

路跑迷殷殷期盼的「2021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日前在萬里翡翠灣順利完賽,這是國內獲世界田徑總會認證最高等級賽事,也是自疫情爆發後,睽違1年8個月首場國際大型馬拉松,共吸引7,560位選手參賽,中保科技集團旗下的立偉電子致力推廣CPR+AED,贊助45台影音AED與自動心肺復甦機急救設備,提供急救團

產官醫學界齊聚PAD論壇,中保科技集團展現AED IOT創新科技,促修法擴大設置場所

重視生命安全的中保科技集團,旗下立偉電子擁有豐富的AED推廣建置經驗,日前與產、官、醫、學、研界代表共同參與「PAD2.0管理暨創新應用論壇」,現場不僅展示AED IOT管理設備,分享AED履歷雲與全民守護者App 2.0的創新科技,也對現有政策提出建言,敦促衛福部修法擴大公眾AED設置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