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全球「淨零碳排」,中保科技集團將全面布局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市場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源:相信中保科技集團會做出很好的示範!
近期台灣頻繁停電,也讓民眾更加關心用電問題,中保科技論壇這次也邀請到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藉由【綠電應用推動智慧零碳城市策略建議】為主題,和大家一起探討能源發展的議題,以及台灣未來將如何在政府的努力、產業及台電與綠能的合作下,來因應符合全球化能源轉型之趨勢,提出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因應「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近來台北市環保局率先提出「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草案,藉由協助建築物減碳、減少燃油發動機交通工具、禁用一次性用品與包材等措施,並規劃推動三大淨零碳排之路徑,包括住商、運輸、廢棄物等三大部門進行深度減碳,期許能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之目標。
許博涵指出,過去長期以來,很多人都不會去管「碳排」對社會及自然生環境造成的影響和付出的成本,但現在已然不同,尤其未來2026年1月1日開始,歐盟將開始針對外來的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也因應這個趨勢,現在各國廠商都已陸續佈局減碳計劃,針對碳排放做出定價,建立碳交易機制,所以對於各大產業,甚至整個社會,未來要如何因應即將迎來的碳定價時代以及能源轉型的議題,勢必得從現在就應該開始佈局。
因應歐盟將於2026年起針對外來商品徵收碳關稅,各國已開始制出定價策略。
許博涵認為,大家不需要把淨零碳排這件事看成像洪水猛獸,也絕對不只是大公司、工廠的責任,「基本上我們都們希望整個地球,不要因為人類過多的經濟活動,造成太大的負擔,它所關注的也正是人類的永續發展,同時也期待透過產業變遷的過程,能看到更多產業發展的機會,所以這其實也是在敦促我們的產業,甚至每一個人,都能在新時代的社會,找出最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然而能源的供應與碳排習習相關,整個城市不可能為了減少碳排影響了能源的供應,許博涵就提出了三種應用策略,包括可以利用碳權進行產業發展、開發綠能產業,以及研發儲能管理與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去實踐淨零碳排,建築絕對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他舉例,就像中保科技集團自從2020年與新加坡新生集團合作成立星生方案公司切入綠能市場,從推出都50年不壞的綠屋頂,具有降溫、儲能與節水機制,可幫企業年省15-20%的電費,同時達到綠化城市的功效。
許博涵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的綠化覆蓋率都能做到超過50%,台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尤其現在針對儲能和充電樁的管理,已經和智慧建築管理供電系統結合在一起,讓建築儘量作到自給自足、減少對電網的依賴,也可免於因缺電或跳電所造成的衝擊,甚至心有餘力還可以在台電用電需求達到高峰時,去做更好的能源降載,我們多省一度電,就是替台電多增加一度的電力,讓台灣變成一個比較平衡的電網。」
許博涵也提到,其實去年台北市政府已嘗試把六棟大樓的建築包裝起來做微型碳權的示範,並且獲得環保署認可,今年也會進一步推動「微型碳權專案」,讓企業可藉由節電產生減碳額度,申請為碳權,用於開發案的碳排增量抵換或企業宣告碳中和。
「我覺得中保科技集團有機會讓更多的樓宇參與到微型碳權的發展,除了減少碳排放,進一步還能把這些碳排放成為碳資產,來和產業做交易和互動,相信在台北市政府和中保科技集團的合作下,透過城市管理和智慧化的方案,是有機會讓我們台灣有更多零碳建築的出現,我們也很期待綠電協會可以貢獻一些專業的意見和想法,持續協助中保科技集團在智慧能源管理方案的開發,能更朝向近零碳排的實踐。」
許博涵提出很多在生活中可以透過綠能、儲能與智慧電網的應用技術,來實踐淨零減碳的目標。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建立集團AI大腦 強化產業競爭力 中保科技集團、國產建材集團舉辦「AI素養高階共識營」
有鑑於AI發展已成不可逆的趨勢,如何掌握AI關鍵影響力及創造產業新契機,是各行各業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中保科技集團與國產建材集團於4月24、25日特委由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A)規劃「AI素養高階共識營」;針對產業屬性為120位集團各公司高階經理人,設計專有課程及專家授課,期望透過由上而下的方式,於集
中保科大秀AI無人機、機器人新科技 布局智慧停車服務耕耘有成
中保科技集團於今(18)日在南港2館智慧城市展盛大展出。副總統蕭美琴更親自體驗無人機巡防的AI巡防實境應用,中保科展區同時也吸引了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嘉義市長黃敏惠等政府首長帶領團隊蒞臨參觀。此次展出不僅大秀最新的無人機應用與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更吸引了上千名民眾前來體驗未來科技的魅力。論
智慧城市展中保科大秀AI、三大AI無人機平台齊發、全台首款虛擬警衛亮相 開啟智慧安防新時代
亞洲最大的智慧城市展覽活動「2025智慧城市展」將於3月18日~21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2館隆重登場,每年幾乎是規模最大、也是展出應用最多元化的中保科技集團(中保科9917),今(11)日也宣布將同步於台北、高雄兩地共同展出2025年最創新的AI應用,展覽以「Smart City All in One